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资讯

朋友圈没有荒凉,是圈里的人变了,你要找到朋友圈的位置

2025-10-23 20:42:34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魏岳江
摘要: 2025年10月15日,“微信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真的没有人发朋友圈了吗?》,回应朋友圈设置的相关话题。其中,微信公关总监@粥姨在播客节目中回应“很多人不

  20251015日,微信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真的没有人发朋友圈了吗?》,回应朋友圈设置的相关话题。其中,微信公关总监@粥姨在播客节目中回应“很多人不发朋友圈了、朋友圈是不是真的凉了”的言论表示,这是个人的感受,有点像信息茧房。

“我们早年有分享过一组数据,每天有7.8亿用户进入到朋友圈,并有1.2亿用户发朋友圈。这几年这个数据很稳定。从这个角度,有言论说每个人不发朋友圈是不存在的。”她称朋友圈的信息流排序没有算法,推荐逻辑一直都是按照时间做排序。

微信朋友 圈,就是指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微信4.0版本2012419日更新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点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点赞。

那时候,微信是个人的圈子(朋友、同学、家人等),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发就怎么发。当时,圈里的人有什么事都喜欢发朋友圈,喜欢看朋友圈,喜欢在朋友圈里面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欢浏览看朋友们是否点赞和留言,喜欢把自己收藏的各种美文分享给朋友,并与其进行线上情感表达、交流互动,所以朋友圈犹如玫瑰花开、点赞如云、掌声一片。此后,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微信好友也越来越多。

如今,人们一见面时首先是相互之间添加微信后再吃饭聊天或谈事,如此一来微信好友逐渐增多、朋友圈外延也不断扩大。按理说,这圈子大了、好友多了,点赞人数、发朋友圈人数就多了。其实不然,现在发朋友圈、点赞的人数呈现断崖式下滑的发展趋势,这第二张脸(朋友圈)如今成为荒芜的沙漠,每天发朋友圈者总是那几个人,其他都在潜水或沉默。

很多人都把朋友圈设置成了三天可见,或是几个月甚至于一年也不发一条朋友圈。

究其原因,现在微信已经成了一个工作号、家族圈、微商圈、社交圈,朋友圈已经成了一个充斥各种人脉的场地。有的用户为了顾虑隐私,觉得社交关系复杂化,开始转向现实社交或垂直兴趣平台。有的误认为发朋友圈或点过的赞,都在不经意间出卖你。有人担心发一条朋友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倒不如不发,藏才是最保险的方式。有的用户担心晒娃、生活细节等内容泄露隐私,或引发他人猜测质疑,选择减少分享。有的逐渐趋向职场化,领导、同事加入也导致发圈时需瞻前顾后、顾虑很多。有的认为朋友圈充斥广告、微商、攀比等内容,存在虚假社交现象,认为点赞互动流于敷衍。有的发圈后频繁刷点赞评论易产生焦虑,转而将时间投入现实生活或深度社交之中或碎片化时间看视频。

用户减少发朋友圈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也反映了人们对真实社交的回归——更倾向于生活自己过,开心就好,而非活在他人目光中。

即使碎片化时间浏览朋友圈点赞,也涉及人情世故,逐步形成虚拟的圈子文化。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点赞行为已超越简单的互动功能,演变为一种隐性的社交规则载体。例如,家长对老师朋友圈的“争先恐后点赞”、同事间因“面子问题”被迫为频繁晒娃、美食、外出旅游等内容点赞等场景,均反映出点赞背后的人情压力与利益考量。这种“点赞社交”本质上是现实人际关系的线上延伸,既可能成为维系关系的润滑剂,也可能因过度解读引发内耗。

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无论是有的看见标题就点赞,还是阅读后就点赞,他们都是朋友圈的常客,所以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那些为你点赞的好友!

靠近朋友圈,我们可以感受形形色色的精彩瞬间;远离朋友圈或关闭朋友圈,我们也能专注于生活本身。我们的生活,不需要靠朋友圈的热闹来证明,也无需通过否定朋友圈的价值以展示人间清醒。想发就发,不想发就不发,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你的朋友圈你自己做主。换句话说,朋友圈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作者现在把朋友圈变为私密储存视频、照片、文章等海量优盘,有时候把发到朋友圈的产品不过夜变为私密,有的直接变为私密储存,仅自己以后可见查找下载。

 

热门推荐
热点视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