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人物

笔墨传情 德艺双馨—访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陈聿东教授侧记

2019-07-18 22:00:38 来源:  作者:
摘要:中国新闻杂志社在线记者 葛言    《中国新闻杂志社》在线新闻记者葛言在南开校园现场采访陈聿东教授陈聿东自幼酷爱艺术,本有艺术天赋的他如愿考上这一专业,曾先后就读于

中国新闻杂志社在线记者 葛言

《中国新闻杂志社》在线新闻记者葛言在南开校园现场采访陈聿东教授.jpg
    《中国新闻杂志社》在线新闻记者葛言在南开校园现场采访陈聿东教授
陈聿东自幼酷爱艺术,本有艺术天赋的他如愿考上这一专业,曾先后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从此,在追求艺术道路上从不懈怠。“天道酬勤”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南大学任教至今已32年。
陈聿东,祖籍江苏靖江,1957年出生于天津。曾先后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师从阎丽川、金维诺、王学仲、范曾诸先生研习诗词书画和艺术史论。1986年至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教迄今,长期从事美术史论和书画创作的教授与研究。兼任加拿大东方艺术学会会长、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席、中华诗书画研究院院长、国际孔子学院师资培训主讲专家、中华竹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九三学社书画院特聘画家、南开大学书画协会副会长、江苏商会书画院院长。
01.jpg
陈聿东教授书法绘画造诣精深,尤擅画竹,气象浑穆,靖节凌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和有关机构收藏。 
外象感知,触动心灵
陈聿东祖籍江苏,出生于天津。虽然成长在北方,但是他的骨肉血脉里依然传有着南方地域文化基因,他的天赋和艺术情缘(竹子)成就了他未来文化密码有机的巧合。
竹子是南方最普遍的植物,对陈聿东来说已经不单纯对祖居环境远去的记忆,而是把这种记忆演化成他生命根系的执着和生存意义的眷顾。   
陈聿东对竹子“情有独钟”不仅有乡愁的一种寄托,而且竹子的”气若幽兰”和任尔东西南北风弓不可折坚韧性格,时刻触动着他的心灵深处。 
竹子的高尚品格成为他在追求艺术人生道路上,永不干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从陈教授每幅不同作品里都能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1.jpg
陈聿东教授从事32年任教以来用他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包容对学生们影响非常深刻,从他每幅作品里都能感悟到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学会创作思维的利用,端正创新创作意识,要以长远的价值趋向,不要夸大放大,用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沉淀知识大胆创新,给人类带来美的感受,元代赵孟頫说的,“守应有识,创亦有胆”,陈教授如是说。
采访即将结束时,从国外归来的学子,创作的作品准备参展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就此同这位学子简单交流采访,这位学子深有感触地说,我在国外学习六年,当我在创作过程中遇到文化碰撞接点,都是以中国哲学观点为基础综合西方文化的元素,统一的很好。因为我们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具有多元和系统理论基础无论遇到哪方面的问题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QQ截图20190718215821.jpg
陈聿东教授的作品参展世界多个国家,受到国内外专家和欣赏者的一致认可,竹子是他主观意识审美的参照物,把竹子的内涵“人文化”,从不同形态、不同手法对人生高风亮节的品格,坚毅不拔的性格,在他的笔墨纸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扎根中华文化,创作出自己的画风,立于艺术之林。(图片)
室内一幅幅作品,意境高远,笔墨传神,画面的内容眉宇间行走,情与卷绽开七彩纸素,期间感受到风霜雨雪启发人生,醉了情怀,瞬间浓缩人生上下乾坤,又仿佛在梦中度过了春夏秋冬。陈聿东的作品是写不完的长诗,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意境高远的笔墨丹青映照在观赏者的心中,给观赏者打开一扇天窗,看到七彩的人生光环。
编后语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社会发生了体制和结构性的变化,人们的心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大变革中激荡,中国人的文化需求和创新意识在增强,人民在追求创新发展过程中展现哪些文化色彩,呈现出什么样的需求及创新意识,这一课题摆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人面前。
QQ截图20190718220830.jpg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传承了一系列道德文化,影响人类文化即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历史性。文化以文化价值存在,现时的不一定都是先进的,历史的也不都是过时的,以往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仍具有现实意义,先进文化没有民族、地域、国家的界限,先进文化是人类共享的文化,其理由是人类共同需要文明,吻合习近平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采访中陈聿东教授引用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创新理念,“忠于守旧”才能创新,成为世界共享文化理念,中国孔子文化精典已成为世界广泛认可文化力量,创新文化不能无源。参天大树必有其根,其源、其根,应以德为先教。这是文化最基本的作用。文化有先进的与落后之分,中国人现时需要文化创新需求,从古至今,文化是对人的教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更加注重了人的道德和精神构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文革”的自毁文化,转而不得不重新构建中国的基础文化。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遇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文化转变,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文化变故。中国的文化向何处去?就中国文化选择,只有朝着先进文化方向转变。文化先进性是一个宽泛的文化属性,如果文化仅就对人们道德来说,中国现实的文化需求当务之急是道德重构,一场文化自毁是一次道德的破坏,而市场经济更需要道德的基础,中国文化在中国道德建设当中有着巨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现实的中国文化需求在呼唤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回归。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其源不息,方可源远流长。  
莫高窟牌楼前合影.jpg
         莫高窟牌楼前合影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