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由中共大邑县委宣传部 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指导,大邑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场镇人民政府主办,大邑县作家协会协办的《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新书发行仪式在大邑县新场镇宇剑涛文化交流中心临江雅舍举行。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杨晓阳,市文联办公室主任刘勇、副秘书长、文学部主任,市作协副主席宁可,市文联文学部工作人员陈灼灿,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长蔡斌、支部书记、监事长赖丽明、副会长雷位卫、副会长单位负责人魏奇镜、主席团成员何大江、副秘书长石维明,大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琴、新场镇党委书记任文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幸章跃,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杨刚祥、县图书馆长李珏、县文联艺术部主任刘 斌、县文联文学部主任牟冰洁、县文联副秘书长、作协副主席贺见出席发行仪式。
特邀嘉宾、大邑县荧火虫志愿队队长张怀月出席发行仪式。大邑本地上稿作者梁可玉、杨庆珍、龚良红、孟廷轩、徐东梅、何其敏、田向文、吴志维、王玉梅、刘 源、张文凤、宋娇、罗进、肖泉清参加发行仪式。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幸章跃主持发行仪式。
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会长、《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主编蔡斌首先介绍了该书的征稿和编辑、出版情况,对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阳同志为《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一书作序、中共大邑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新场镇党委、政府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深切的感谢!对本地上稿作家的积极参与给予了高度评价。
蔡斌同时表示:《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一书仅只是开始,接下来,宇剑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和微型小说学会、四川文化网等联手,在大邑城郊或新场组建以文学创作为核心的文学书院,融合农业观光、出版发行、影视改编等功能,打造集创作孵化、人才培养、产业联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生态平台。力争3年内成为西南地区标杆性文学创作基地,5年实现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强力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协同发展。
杨晓阳同志在讲话中对《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一书能得顺利出版发行高度赞扬,他说:“蔡斌先生请我为《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文学作品集作序并多次催促,原本日常工作和各种会议安排得很紧,我可以轻易找到很多冠冕堂皇的托辞,但终究不忍婉拒,是因为大邑和新场于我,是时常萦绕心间的有缘之地。

12年前,感恩组织安排,我在大邑县政府挂职一年,和这方自然形胜、人文荟萃之地,结下不解之缘。一年很短暂,但大邑山川壮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脉绵长、魅力独具,历来是被人公认、让人赞叹、引人注目和深研的对象。那一年,阅大好河山,经风雨历练,受不少教益,结诸多善缘,成为生命中特别珍贵和难忘的时光并坚持写下了20余万饱含深情的文字,姑且认为这也是一种“研究”。这当中,新场便是令人过目不忘、思之念之的绝美存在之一。 参与《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文学作品集的各位作者,都来自基层,或没有多大的名气,但他们用朴实的文字书写,令我感动,也是催动我最终认真提笔作序并前来参加今天发行仪式的动力。 因为我真切感到他们对文化、对文学的由衷尊崇、礼敬和热爱,对此地斯民的深厚情意。众多的书写者,虽然方式不同,角度各异,却以同样的真挚态度去凝视、去融进、去描摹、去体悟新场,很难说新场和作者到底谁是主体客体,谁是书写者被书写者,这就是一个相互塑造、观照和成全的过程。要论此事此作对此地的意义,我以为,以文学创作为新场注入绵延的生机与活力,这才是让新场恒新的妙手真谛,因为文学所汇聚、激发、张扬、传递的力量,光明、温情而恒久,照耀和滋养着人心与土地,让我们的世界和未来更加美好。”
大邑县人大副主任周琴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市文联晓杨书记等领导亲临《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发行仪式表示了深切感谢,对微型小说学会和大邑县文联、新场镇党委、政府在征稿工作中的大力支持高度评价,对本地上稿作者们的积极参与充分肯定并希望大家紧跟时代,捕捉有价值的题材,力争创作更多更好为地方建设鼓与呼的好作品。

大邑本地上稿作者杨刚祥、孟廷轩、梁可玉、龚良红、杨庆珍、何其敏、徐东梅、吴志维等先后在会上发言纷纷表示感谢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和县文联、新场镇党委、政府提供难得的机会,使他们的文章能得入选《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文学作品集。今后,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提升,为山清水秀的美丽大邑创作更多更好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