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应县木塔揭秘

2019-03-21 18:29:25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梧桐
摘要:应县木塔揭秘
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简直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应县木塔的基础非常坚实,1993年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队、山西省地震工程研究所第十几家科研部门曾对塔区工程地质状况进行详尽的勘察,分析研究了塔基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根据探测得知,塔院区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尤其是粘土在塔院区分布广、厚度大,县结构紧密,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
根据勘测资料分析,几千年以前,木塔区一带处在冲洪积倾斜平原与河湖、湖沼边缘的交接地带。倾斜平原和河流相的粗粒物质与湖沼相的细粒特质相互穿插,在这种条件下,湖沼中大量的钙与镁将其周围的砂粒或粘粒固结,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坚硬体。木塔就是这个坚硬体上,先是用粉质粘土堆起了底宽(直径)大约75米,高约20米,顶宽(直径)约40米,坡度角约45度的人工垫土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建塔。
木塔的建成,人工垫土,地基压缩变形的过程也已完成,建塔至今已怕官千年历史,人工垫土与地基更进一步压密固结,且被后期冲洪积层掩埋,这对人工垫土塔基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围护作用。现高出地表的人工垫土仅有塔下两层阶基内的土层。总之,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塔院区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能非常好,承载力远大于木哉荷载,所以人们不心担心,木塔绝对不会有因“底虚”而倾倒的可能。
历朝历代的塔乡儿女和住寺僧侣,他们为保护木塔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据国家消防专家测定,应县木塔的火灾荷载是现代建筑的148倍,这就更加大了防火安全的难度和责任。
应县木塔万古长青。
释迦牟尼佛怎么留起了胡子
当你走进木塔一层,首先会看到占据内槽大半个空间的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仔细端详,很快就会发现大佛竟然蓄着胡子。对于这一点,好多游人都感到奇怪,为此经常发问,欲明其原委。不错,我们经常在佛寺的塑像和壁画上,在经卷和有关画册中,见释迦牟尼像慈祥的面容上几乎都没有胡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与民族特征有关,大家知道,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是契丹的产物。契丹当时是一个强盛的游牧民族,契丹男子一般镖悍体壮、晓勇好战,骑马射刀弄枪习以为常。他们都留着胡子,以显自己男的风度。
据传,释迦牟尼出家前,是一位博学多知、武艺高太子。他本是迦毗罗卫国(古印度国名)国王净饭的独子,名叫悉达多。悉达多从小天资聪明,勤学好问,苦读五载便学富五车。国王考虑到儿子将来要接班、安邦治国必须文武双全,文韬武略缺一不可。于是又给他从国内挑选了一位武艺出众韬略在胸的武师名叫善觉,教太子习武。太子拜师学武兴趣更浓,真是有灵犀一点通,仅三年的功夫,十八般兵器样样精乘象骑马驰骋奔腾,还掌握了大量的兵家布阵要简直是有万夫不挡之勇,太子的高超武功国人皆知奇叫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甘肃省敦煌莫高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悉达多太子比武献技的壁画呢。
丹艺人在塑像时,既崇尚释迦牟尼博大精深的又崇拜他盖世超群的武功,便有意在慈祥端庄的上画上了胡子,以保留一点“英雄”本色。所以说象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手法。 

 4/1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