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应县木塔揭秘

2019-03-21 18:29:25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梧桐
摘要:应县木塔揭秘
应县木塔历经沧桑,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元代以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组以上就有三次,房毁人亡,木塔却安然无恙。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而它仍岿然屹立。
1974年维修木塔时,在四层主像内发现了一大批辽代珍贵文物,其中有刻经、写经和木刻版套色绢质佛画以及七珍八宝等,内容丰富、年代准确,对研究我国印刷工艺发展史和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建塔的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民成立以后,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国之瑰宝,对木塔的修缮保护工作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佛宫寺山门已经复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也已修葺一新。在塔前牌坊南还开通了一条长达340米具有辽代建筑风格、集旅游、文化、商业为一体的仿古大街。原来塔前破烂不堪的民居也不见了,变成了宽阔的广场,绿地和周围的仿古旅游、宗教产品市场。
这些配套建筑的落成与雄宏高大的木塔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图,让游人纵情、流连忘返。
木塔为什么要建在应县?对于这个问题,史料上一直没有确切的记载。前人只为我们留下这座国之瑰宝,而对它的身世,却不见任何令人可信的文字,譬如:木塔是谁建的?怎样建起来的?为什么建?建了多长时间等都不得而知。现存最早的有关建塔的史料是明代田蕙撰的《应州志》,里面也只是只言片语:“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不伦不类,仅此而已。围绕建塔这个问题,上世纪末,许多历史学家、古建专家经过大量的考证,作出了如下推断:
QQ截图20190321183612.jpg
首先,释迦木塔时辽兴宗仁懿皇后倡建的,这是著名考古学家、原大同考古所所长张畅耕先生,在研究辽金史方面的一个重大发现。兴宗皇后为什么要办这件事呢?这要从她的身世说起。据《契丹国志》载:“兴宗皇后萧氏,应州人”,也有考据,应州只是她的出生地。其父萧孝穆时活跃于圣宗晚期和兴宗前期的契丹重臣,时称“国宝臣”。他的两个儿子知足和无曲居官显赫,先后封王。更为显耀的是,圣宗钦哀皇后是萧孝穆的妹妹,道宗宣懿皇后是萧孝穆的侄女,圣宗驸马萧孝惠之女。按皇室而论,三位皇后是婆婆、儿媳、孙媳的关系。按萧氏家族讲,钦哀皇后是仁懿皇后的姑姑,是宣懿皇后的外祖母,仁懿与宣懿又是叔伯姐妹的关系。仁懿皇后从皇后到太皇后,入住后宫四十余年,这期间正是辽王朝较稳定的时期,她在朝里说话肯定是算数的。为了彰显他们萧家一门出三后,一家有三王的累世功勋和显赫地位,加上她和兴宗皇帝都笃信佛教,就倡导在自己的家乡、或者说是出生地应县,建起了这座高大的木塔。在木塔一层内槽南北门的门额招壁板上,至今还完好无损保存着六幅供养人像,南面三女,北面三男,其实正是萧家的三后与三王。解放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白塔子辽庆陵出土的《仁懿皇后哀册》中,也曾提到仁懿皇后“精穷法要,雅识朝纲。建宝塔而创精蓝白千处,即中宫而居永乐迨五十霜”。正因如此,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早在1985年就曾断言,应县木塔是一座萧氏家庙。
其次,在应县建塔之所以能得到兴宗及整个辽王朝的支持,也是与它的军事作用分不开的。从建筑意义上讲,古代不少高大的佛塔,一是表示崇尚佛教,二是用来登高料敌。当时辽宋两国在山西境内是以恒山横断山脉南北为界。应州地控雁门关,是辽国的西南门户,加上地势平坦,一览平川。在此处建起高塔,有利加强守望,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2/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