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应县木塔揭秘

2019-03-21 18:29:25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梧桐
摘要:应县木塔揭秘
应县木塔秘藏的人藏时间与木塔塑像同期,应为辽末金初。为什么在装藏大量珍宝圣物、经卷佛面的同时,会出现一册阅用过的儿童读物,有待文物专家、佛教高僧来指点迷津,本人不敢妄谈。
 
战争炮火与木塔
人们游览木塔二、三层的时候,不时会发现不少木柱、阑额、普拍枋上面弹痕累累,轻者子弹头钻几个小眼儿,重者被炮炸毁、炸裂,几十年过去了已修补过的地方“手术”痕迹仍十分明显。这时,有的外地游客不禁要问,为什么战争留给木塔的创伤全部集中在一个方向一西面?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要从木塔所处的地理位置说起。
应县城原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东西长860米,南北长700米。木塔位居城内西北角,且距西、北两面城墙很近,大约100来米。少有一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战斗中攻守双方都要占据有利地形,或修筑掩体工事。当时城外的东关、南关、西关民房连片,接近城墙,而北面则是平坦的庄稼地。因而攻城部队利用民房作掩护,向来都是从城外东、南、西三个方面进攻。作为“戍楼”的木塔,既是守军的瞭望所,又是作战指挥部挨打是当然避免不了,而东、南两面距城外攻方阵地远,只能是西面遭殃,接连受创。
既如此,这么近的距离,炮火摧不垮、轰不着,这又是为何呢?“传说”中说塔上不是有避火珠吗,谁也只是闻而不见。作为战斗一方的军事指挥所,塔上总是要有兵员守护的,一旦中弹起火,很快会被人扑灭。再说,军阀混战时期的炮弹也不像现在那样,杀伤力很小。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攻方的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到上级命令后有意保护木塔文物,尽管也有炮弹误伤,但为数甚少。不管怎么说,战争带来的创伤毕竟也是致使木塔二、三层西南面残损严重、立柱倾斜的一个重要原因。
奇怪的供养人
说起供养人,我们首先弄清什么叫供养,这是一个佛教名词。简单地说就是以香花、灯明、饮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还可以分作财供养和法供养两种,香花、饮食等物叫财供养,修行积德、利益众生叫法供养。在木塔一层内槽南北门额上,各有三帐供养人画像,正面是女,背面是男,细端画像,他(她)们服饰考究,华丽高贵,气质不凡。由于木塔北门一般不开,游人只能从南门出入,所以只能看见前面三幅女像,而后面三幅男像却鲜为人知。原大同市考古所长、文博研究馆员张畅耕先生经过多年的潜潜心研究,认为这是辽代萧氏家族的三位皇后和三位王爷。张先生通过对辽史、古代服饰史和辽宋绘画特征的研究,对照画面中人物的年龄、表情、衣着及排列位置等特点,依次断定为:南面是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北面是大丞相萧孝穆、陈王萧知足,齐王萧无曲。因女像皆为皇后,按皇家身分显然高于男性三王,所以均置于下面佛前。
我们先看正面三幅女像:
中板萧观音像:少女童髻,赤足裸臂。短裙裤,缨络绕臂。手捧圆盘,盛宝瓶鲜花。据说萧观音天次国色,性情开朗,喜欢诵诗,能弹会唱,从小就是一位活泼人物。
木塔竣工时,虽尚在童稚,但她乃当朝皇后,所以画像居中。
档板萧耨斤画像:首饰高髻花冠,薄鬓素妆。穿裳着履,披帛彩缕,袍服上有标志着皇后身份的彩色羽翼状特。白帕包手,捧圆盘,上面鲜花锦簇,香烟缭绕。钦哀皇后在朝中专政时间虽不长,却为萧家一门出三后,一家有三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0/14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