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胞抗日采取武装、政治和文化斗争三种形式
--台湾同胞将出席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
魏岳江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
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2025年8月27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9月3日将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等纪念活动,将邀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出席。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谱写的壮丽史诗,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国人民结成联合抗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达到近代以来空前的团结,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一道,同心协力,与侵入我国土、欲亡我家园的凶残敌人展开了血战。
在抗日战争中,台湾同胞不仅没有缺席,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展现了台湾同胞世代相传、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和不屈的性格,证明了台湾同胞是在特殊环境下成长的英雄人民,是祖国的好儿女。他们的牺牲、奋斗,为祖国、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尊严。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使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长达50年的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
台湾同胞抗日史始于1895年中日战争后日军侵占台湾全岛起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台湾这半个世纪的历史。
台湾同胞武装抗日运动从1895到1915年,历经全面保台、各地游击、零星起义三个阶段,是给台湾留下光辉一页的一场全岛性的政治运动。武装抗日运动以不当亡国奴、抗击日军占领为动员台湾同胞的共同社会目标,反对将台湾纳入日本版图,从本质上反映了台湾同胞与日本占领者之间的严重对立与冲突。在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百般欺凌为背景下兴起的台湾同胞武装抗日运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和现实要求。
日本霸占了台湾,但不能征服台湾同胞的心。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的形式是与日本人的统治形式相应的。
根据战场环境,台湾同胞分别采取武装斗争、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三种形式。这些斗争寄予着浓厚的民族感情,倾注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武装斗争
以刘永福的黑旗军为核心,联合台湾同胞,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在许多战役中重创日军。仅八卦山一役,日军伤亡千余人。而嘉义一战,就炸死日军700多人,日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炸伤,不久即毙命。与此同时,台湾丘逢甲、许南英、史士洁等爱国义士毅然投笔从戎,在台湾各地组织义军,决心武装抵抗日寇侵台,得到台湾同胞的广泛响应,到处都是人民的反抗斗争,到处都在重创日军。甚至连日本人也惊呼“人民就是士兵,其数不得而知”。抗日的烽火燃遍日军占领下的台湾,全岛从北到南,自东到西,新竹、北埔、嘉义、台南等地的抗日斗争都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二、政治斗争
随着武装斗争被残酷镇压,台湾同胞开始了对敌的政治斗争。1915年前后,日本在台统治趋于稳定。台湾同胞的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新的社会力量逐渐兴起,加上全球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声浪,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民族解放运动时期。这是一个在新的社会力量参与下,以新的方式追求以民族解放为主要目的时期。这时期包括了林献堂等提倡的、在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下,台湾同胞要求自主管理的民族民主运动,也包括台湾同胞渴望推翻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此间出现了林木顺、谢雪红等人组织的台湾共产党。
三、文化斗争
文化斗争主要表现在坚持中华文化、抵抗“皇民文化”方面。与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求和相比,面对强敌,台湾同胞挺身而起挑起了保家卫国的历史重担,中国传统的超越忠君意识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台湾同胞抗敌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