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中,每个人都是“主角”
——学习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之感
作者北京齐结存
站位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深耕脚步铿锵有力向前迈进。面对风云复杂多变的大势,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面对、敢于拼搏的中国,正像新年贺词所云:“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人民是主角,不变的、永恒的主角。
经时典,夜色阑珊、万家灯火。2024年12月31日晚,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如约而至,一句“头等大事”,最是打动人心。过去12年,每每辞旧迎新时刻,习近平主席都会以新年贺词的形式,与14亿多中国人民话国事、拉家常,回顾一年的国家成就,展望来年的发展大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唯人民,从来都是新年贺词里的主角。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依然能够读出习近平主席对于小家的牵挂,对于大家的关怀,对于国家的擘画。翻阅史页,自2014年起,习近平主席已经连续11年发表新年贺词。这11篇新年贺词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长卷,每一篇都铭刻着拼搏与突破的足迹,每一篇都闪耀着奋斗与希望的光芒,每一篇都书写着梦想接连实现的壮丽篇章。从这11篇新年贺词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温度,中国向上,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向前向前,再向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等平台,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习近平在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在贺词中强调:“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事。在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里,“人民”是不变的主题。他始终牵挂着人民,心里想着人民,深刻地表达了对每个人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个人也不能少。我们每个人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伟大时代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应时光,皆为美好而出发,皆因奋斗而绵延。万涓成水,汇流成河;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让每一束渺小的微光,都能照到新时代的扬帆;每一次平凡的付出,都能推动非凡的质变;每一次勇毅的前行,都能收获美好万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这既要直面深化改革之“艰”、外部打压之“险”,也要承受创新突破之“难”、民生保障之“重”。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越是面临困境,越要挺起不屈的脊梁,激扬攻坚的勇气。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再过一山、再登一峰,就能看到更壮美的风景,拥抱更光明的未来。向光明未来砥砺奋进,当有敢打必胜的信心。“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那未来更是一片光明。”向着光明的未来砥砺奋进,当有锲而不舍的恒心。“中国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在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的难题。当此时,无论对内推动改革发展,还是对外应对风险挑战,都必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如果说,播种和收获从不在一个季节,中间隔着一段路叫“坚持”。自然规律如此,国家发展亦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离不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钻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经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艰难攀爬;推动改革攻坚,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万事从来贵有恒,久久为功事必成。保持战略定力、历史耐心,不断的在前行的道路上积蓄“新”的动能,厚植“质”的土壤,就一定能写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行担当。“君子以膺克己,以担当天下。” 具体说就是君子凭借胸怀天下的抱负来克制自己的私欲,并且用这份责任感来承担天下的大事。锤炼挺膺担当的好品格、锻造吃苦耐劳的好作风、弘扬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从大兴安岭到喀喇昆仑,从贺兰山到大凉山,“蒲公英式干部”在全国各地大有人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挺膺担当。时代呼唤担当,我们更应挺膺担当,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添砖加瓦。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挺膺担当,坚持从我做起,坚持合力创举,化作点点星火,团结汇聚成炬,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主角担当,主角挺膺担当使命,同心同体同功,同心向未来,幸福人生,奉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