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传播看中传”: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人才的“摇篮”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基地”

2024-09-29 17:32:41 来源: 中国新闻杂志社 作者:
摘要: 论文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

作者:魏岳江 杨雯迪 

论文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关键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国故事

 2024926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国在国际社会形象和话语权,事关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各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社会,人类地球进入数字地球,人类媒体进入数字媒体,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终端随人走、手机随时看,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眼不离屏、屏不离眼,争夺国际话语权力量结构、任务也将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争夺制国际舆论主动权不仅局限于现有传媒工具正向AI+各种大模型一键生成的移动网络终端产品博弈拓展。

2022年11月底,美国一家名为OpenAI开放人工智能研究公司推出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智能聊天对话与交流两个月后款机器人在全球社交平台火爆,媒体报道说它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与人交流对答如流,既能写也能编还能改,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新动能

ChatGPT诞生后OpenAI2024年2月推出了一款名为“天空”Sora)的文字生成视频模型,在AI领域形成了震动效应。美国媒体认为,随着OpenAI、谷歌、微软等公司将目光投向文字和图像生成之外的领域,寻求巩固其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并赢得自一年多前ChatGPT问世以来一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消费者的青睐,文字生成视频模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掀起了新一轮军备竞赛为舆论战领域争锋又添加一把刀--视频舆论战工具--文字生成视频模型

随着数字媒体各种大模型不断被运用于国际传播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日新月异,争夺国际舆论战主动权日益激烈。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打赢舆论战的前提条件,是夺取国际话语权的基础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才是国际传播的主体力量,技术是国际传播的主要渠道。  

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是一个国际化的潮流,是一个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教育是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的孵化器,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是教育的助推器。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办学70年来,中国传媒大学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文化基因,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2024年,在中国传媒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2024年8月25日至28日),第五届文化科技国际学术会议(CoST 2024)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汇聚全球学者,探讨文化科技前沿理论与应用,促进文化交流与科技创新,共谋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新篇章

本次会议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科技发展,促进跨领域交流合作。这种交流目的在于分享前沿技术、探索文化创意的应用,并增进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理解与合作,提升文化科技相关学科国际影响力,为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作出新的贡献。

文化科技国际学术会议(CoST)是由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总体专家组发起设立的文化科技领域权威性国际学术年会,旨在为广大文化科技人、文化科技研究机构、相关高校、龙头型文化科技企业以及国际文化科技界等提供一个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据悉,首届文化科技国际学术会议,202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学术会议,2021年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办;第三届文化科技国际学术会议,2022年由兰州大学主办;第四届文化科技国际学术会议,2023年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共同肩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从2017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新时代为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馈赠、丰富滋养、坚实保障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青春因奋斗而出彩,人生因拼搏而升华。今天,中国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在钻研科技知识中追逐青春梦想,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汇聚起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磅礴力量,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开展国际传播,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华网,2024年7月21日

2、中国传媒大学网站

 

热门推荐
热点视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