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我们不会忘记3名不幸牺牲的中国记者

2022-05-06 16:30:12 来源:  作者:
摘要: 历史上的今天 | 我们不会忘记3名不幸牺牲的中国记者魏岳江 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用导弹野蛮袭击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历史上的今天 | 我们不会忘记3不幸牺牲中国记者

魏岳江

 

当地时间199957北京时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用导弹野蛮袭击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牺牲,同时20多名中国外交人员受伤。

历史上的今天,我们不会忘记3名不幸牺牲的中国记者,不会忘记北约这一野蛮暴行,也绝不允许这样的历史重演。

     纪录片《二战启示录》中有几个镜头至今让笔者难以忘怀,那就是战地女记者冲锋在枪林弹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用一个个镜头、一卷卷胶片为后人记录了战争残酷瞬间和战场事实真相。而中国战地女记者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并未远离战争,而是走出了一条“模仿、解放、觉醒、突破”的发展道路。

    一部战地记者的历史,就是一部让世人难以忘记的新闻史,也是一部记录战争硝烟的战争史。历史长河中留下巾帼英雄的无数传奇故事。透过每一场战争的硝烟,我们不仅能在电影电视屏幕中看到两军对垒博弈的交战态势,而且还能看到战地记者在前线报道战争新闻的身影。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许多像花木兰那样巾帼不让须眉的战地女记者,不爱红装爱武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续写了古代花木兰新篇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儿女迅猛觉醒。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报纸配备了众多的战地记者。这些战地记者是一群特殊的战地群体,他们随军行动,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既要打仗,还要写作。他们的使命是揭露敌人残暴,宣传自己的政策,树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战地记者的形象。

    戈扬,她是一位既拿笔杆又拿枪杆的女战士,为抗战胜利撰写了大量鲜活报道。而拿枪的战地女记者只是当地一个缩影,并非只有她自己。1938年黄薇访问延安时,因被这里抗日精神所吸引,产生留在延安学习的想法,但毛泽东同志鼓励她继续当记者,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向海外华侨宣传中国抗日精神。基于这种鼓励,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选择了更利于革命事业发展的新闻工作,从此中国首次出现了战地女记者的身影。她作为武汉记者团中惟一的女性在徐州前线战地采访时,为了战地采访便利,而且不被人发现她是女的,她断然把头发剪短,把衣裙换上军装,变成了一个战士,堪称抗日前线的“花木兰”。

   中国战地记者萧乾,1939年8月31日奔赴战火洗礼的欧洲战场。1949年9月,德国空军狂轰乱炸伦敦时,萧乾用手中笔把战时伦敦的被炸场景记录下来,展示出来,成了那个时候国内读者了解欧洲战况和战时英国的一个窗口。

   胡济邦,她是苏德战场上唯一持有外交官护照的中国女记者的佼佼者。据说,她跟苏联元帅斯大林在一起时说俄语,跟美国总统罗斯福、杜鲁门,英国首相张伯伦、丘吉尔在一起时说英语,跟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法语。她还用流利的匈牙利语采访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匈牙利总书记卡达尔。同时,她还会日语、拉丁语……在苏德战场上,胡济邦真实地记录下许多战时的实况。1943年,胡济邦在去斯大林格勒路上,亲眼目睹城市被德军炸成一片废墟……胡济邦于1945年5月9日在二战胜利之际写下了《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的文章,再一次唤起二战的记忆。

    72年前,新华社作为唯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建立分支机构的国内新闻单位,共派出100多名记者、编辑及工作人员赴朝作战,其中有不少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记者,他们用自己笔记录报道那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7位新华社新闻工作者永远留在异国的土地上,有近百名记者、编辑和报务、机要人员获得了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奖章。

  20世纪80年以来,世界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此起彼伏中国战地女记者主要经历了柬埔寨战争中越边境反击战中东地区局部武装冲突的洗礼。她们的格言是:“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战争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作战节奏越来越快、武器打击范围增大,战场已经没有前后方之分。但无数事实证明,女记者正越来越多地在战争中成为暴力袭击的目标,她们在战地进行战争报道时遇到的危险越来越大。而在历史上,已有众多战地女记者死于对战争进行报道的现场、为维护世界和平付出牺牲。北约轰炸南联盟,当时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的王智敏赢得了“身穿‘CRI’服装的战地之花”的评价。这个称呼赢得女性战地记者的一席之地。新华社记者邵云环,1990年到1993年首赴贝尔格莱德,1999年主动请缨再赴南斯拉夫,为世界各国人民报道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事实真相。当地时间19995月7日邵云环在北约空袭中国驻南大使馆事件中以身殉职。 

   伊拉克战争中,闾丘、露薇等5位女记者成为凤凰卫视战地报道的主力军,她们报道技术水平、能力素质比起男记者丝毫都不逊色。特别是闾丘,被人称为战地玫瑰。

  2013年,我们在电视上时常会看到一个身穿写有Press(媒体)字样防弹衣,头戴大大防毒面具的中国姑娘疯狂奔跑的画面。她在采访中背着十几斤重的防弹衣,穿行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每天交错于狙击手、路边炸弹和迫击炮弹之间,让人不禁为这位看似瘦小的女孩捏着一把汗。她叫王薇薇,是当时中央电视台常驻叙利亚驻大马士革记者。

  2019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书作者冯韵娴,曾是当时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记者、主持人。该书记述了冯韵娴和外国记者一同被卡扎菲政府军围困的经历和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后她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当有人问冯韵娴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回答时说:“是这个职业选择了自己,自己在机缘巧合下被特派到了中东,并经历了真实的动乱。战场上的消息其实更加匮乏,在封锁之下,将更多的消息传递出去还原真相,就是心存善念,就是完成了记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魏岳江 丁莉莎,从二战硝烟出来的中国记者,《新闻采编》2015年第5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魏岳江战地记者:危险而又难干的行当,《环球军事》,200522期

4.魏岳江行进在二战场的女记者《传媒评论》20159

5、魏岳江,从二战硝烟中走出来的中国女记者《新闻研究20154

6王黎燕,二战开放在战地的第一批“玫瑰”,人民日报,2014-6-10,第10版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